河南阳艾药业有限公司

HENAN YANGAIYAOYE MEDICINE CO., LTD.

全国咨询电话
13077377377
【理论研究】论中医气学背景下的新科学观
来源: | 作者:热灸膏 | 发布时间: 651天前 | 1509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我们复兴道路上,“跟跑”“领跑”之说,无形中还是以产生于西方近代的科学形态为标准。这一科学形态,其益于人类发展的优势和带来的重大缺陷,使人不得不重新思考李约瑟提出的一个预言:虽然古代中国科学思想没能促进产生来自西方并持续发展到现在的科学范式,但却有可能为将来的新科学开辟途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发展模式的独特优势引领自身大踏步向前,凸显了来自非西方文明模式的价值观自信。只是,如果“复兴”不能开拓出类比于西方近代科学的功效、但又基于中华文化并能对生产力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新科学实证思维模式,很难谓之完全意义上的“复兴”(社会的物质根基层面仍是西式分科思维主导)。如何开拓,实现文明真正的跃迁?


如果说“中医气学”还只是适用于人的身心范围(中医的基础世界观则超出了身心之界),那么“中华气学”则从宇宙观延伸至几乎所有领域。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实验证实,新建构的“中华气学”理论在生产模式、生活模式方面引起的变革或超乎人们的想象。就是说,它可能引起的不只是一场中西文化融合的科学技术革命,亦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现在国家对发展健身气功、中医气功有专门的社会组织,至少说明国家层面承认“气学(功)”在医学上对人身心调养功能的地位(只是人为区分为医疗和健身的管理,割裂二者关联,不太合适)。中医气学可在“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重大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多方面的统计数字能够佐证这一点。“中医气学”的医疗价值、健身效应很大。


“中华气学”由于与西医学甚至同纯粹的中医药学有显著差异,社会认同随着环境氛围的改变显著下降。如何在法治社会的轨道上,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一源自传统文化精粹的理论创建,使之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发展,任重道远。对广义“中华气学”在工农业方面的实验基本终止。零星的如小麦增产、零磁环境下的生磁实验、改变量子几率分布等创建新的基础理论的判决性验证仍在进行,并取得一定成果,不过缺乏各方面的有力支持。当“土壤”和“氧气”不足时,“小苗”要长成参天大树,实现颠覆性的科技突破,是极为不易的。这种情况下,政策的支持非常关键,创造宽松的氛围尤为宝贵。这一方面,给创新提供必要的弹性空间是非常必要的。


中华气学、中医气学的实效性说明,既然与西方西学的理论基础截然不同,那就一定存在着把二者的解读都包容进去的更高科学理论形态的存在。只要我们在承认中医气学乃至中华气学效应上没有疑问,余下就是新的理论大厦的创建问题了。


当然,过程往往是复杂、长期的。19世纪末物理学史上新的实验无法纳入旧的体系解释,经历了大约半个世纪才逐渐弄清楚。基本理论需要扩大领域作出新的假说,即就“气学”而言,已产生的相关基础性理论,比如从保持了较多传统色彩的“混元气”假说,过渡到今天首倡、与现代科学可以接轨的“第三层物质理论”假说,我们要为之验证更大范围的实效性提供开放的社会环境,改善创建者的生存条件,让更多的科学实验者按照其特殊的方法参与进来,使这种基础性理论能够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以身心健康的生命解放为目标旨向


“心学”术语在今天大有家喻户晓之势。民间就有人推崇阳明心学。犹记20世纪下半叶《中国哲学史》等教材把阳明心学归入“主观唯心主义”,对其人其观念的评价恍如隔世。但很多专家研究“实学”时,往往简单把“心学”作为与之对立起来的“虚学”,并非周全的概括。实际上,实心实学(或称心性实学)同样可看作儒家修养道德之实地用功。可以说,外王是实学,内圣同样也是实学(体现在社会人伦方方面面)。反过来说,外王的社会行为有“虚功”,而内在的修养则有无实修之说。此外,心性实修,要修的“心性”本虚、本空,才能在做社会事业上真正有所作为且不受声名之累。因此,“虚”与“实”并不等于价值判断,在不同语境中它们的含义大不相同。